2月18日至2月20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5年全球法律大会(World Legal Symposium)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30余名国际航空法律专家参会,围绕国际航空运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新挑战与问题共商解决之策。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梁楠、国际航协理事会秘书兼代理总法律顾问莱斯利·麦金塔(Leslie MacIntosh)、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清、国际民航组织法律事务与对外关系局局长迈克尔·吉尔(Micheal Gill)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我院郝秀辉院长、刘佳副教授、聂晶晶老师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同时,我院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实验班杨楚宸、李菡笑、张梦三位同学被选派为志愿者从事会务保障工作。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Beyond the Chicago Convention: The New and the Unresolved”。会议从不同视角围绕《芝加哥公约》进行探讨,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航空运输合同的现代化、数据和隐私保护、网络安全、航空争端解决、安全与适航、税务热点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项议题。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航空公司与航空业”议题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航空公司的业务领域的应用,识别当前及近期关键应用场景,深入解析中国、欧盟和美国在监管领域的最新动态;在“现代化航空运输合同”议题中,深入探讨技术革新、消费者法规演进及零售模式转型对客货运输合同角色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讨论了行业倡议对航空运输可能产生的法律影响;在“隐私、网络安全和国际航空运输”议题中,聚焦全球航空业和监管机构一直以来关注的数据和隐私问题,深入探讨数据跨境传输、生物识别技术和旅客姓名记录(PNR)等方面的问题,找出新技术在隐私合规方面的潜力和陷阱,并评估最新的网络安全监管动态;在“航空运输责任”议题中,经验丰富的诉讼律师介绍了全球不同司法辖区航空运输责任的最新案件并对承运人责任的最新发展进行总结;在“航空争端解决”议题中,聚焦于仲裁和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ADR)对解决航空争端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线争议解决(ODR)和人工智能(AI)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在“安全与适航”议题中,基于公共职能与私法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了飞机融资和所有权、《芝加哥公约》第83条分条下的跨境登记安排以及政府、制造商、出租人、运营商、维修服务提供商和执法机构的安全监管责任等问题;在“税务热点问题”议题中,评估了当前国际税收的法律状况,识别航空公司业务即将面临的税收热点问题,并探讨重新协调税收政策的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兴起”议题中,探讨了行业内针对特定运输模式的消费者保护法规的不断兴起以及日益强调现金赔偿、近乎严格责任和明文规定的服务权益等趋势下的应对之策。此外,大会还设置了“精选航空法案例探讨”和“航空法热点问题大辩论”等环节,对国际航空运输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国际航协全球法律大会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举办的全球航空法律领域的重要年度会议,是航空法律专业人士交流和探讨行业前沿问题的重要平台,大会致力于推动行业前沿思想碰撞、航空法律创新与发展。
我院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自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以来,积极与实务部门、共建单位开展深入合作和交流,取得实绩实效。本次涉外基地实验班选派的志愿者同学在大会期间出色完成了会务保障工作,获得了主办方与参会者的一致肯定。

供稿:刘佳
(部分文字来源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