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应用语言学中心主任赵蓉晖教授应邀莅临外国语学院,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作题为《以语言为路径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讲座。院党委书记朱瑞新发表总结讲话,副院长侯静华主持,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赵蓉晖教授在社会语言学、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项目28项,出版中俄文著作26部,发表中英俄文论文超过120篇。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2011年创办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2012年创办全国首个“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硕博士专业点,2019年主持建立国家级“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自我国2012年进入新时代以来,区域国别研究发展迅猛。2022年9月,国家将区域国别学正式纳入研究生教育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可授予文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学位。2024年,全国审批增设区域国别学博士点8个、硕士点31个。民航是天然的国际化行业,航空区域国别学即国际民航研究,可以融合航空外语、国际法、世界经济、世界史等学科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讲座中,赵蓉晖教授深入剖析了区域国别研究的内涵与定位,高度强调了在民航开展航空区域国别研究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她指出,区域国别研究并非简单的地理或文化研究,而是一种以全球视野为基。蕴囟ㄇ蚧蚬业恼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的学术工具。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大国发展至关重要,是了解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必备知识能力。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国家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区域国别研究在我国迅速升温,已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讲解语言与全球知识的关系时,赵蓉晖教授强调,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全球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思想,是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钥匙。她以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语言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独特价值,指出研究者应将语言与文学、历史、经济、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相结合,构建综合性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在“以语言为路径认识世界”部分,赵蓉晖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经历,分享了如何通过语言研究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发展趋势。她提到,语言能力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基。芯空卟荒芫窒抻谟镅员旧,而应拓展视野,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她鼓励在场师生打破学科界限,积极探索航空区域国别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路径。
朱瑞新号召在座师生认真学习赵蓉晖教授的学问和风范,并分享了讲座的三点体会:一是赵教授非常有激情、非常有感染力,充分反映了她对教育、对学术的热爱和自豪;二是赵教授讲解非常独到、非常有深度,充分反映了她在语言学、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地位和深厚功底;三是赵教授讲座信息量非常大又非常亲和,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又深入浅出、娱娱道来,充分反映了她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师者风范。
朱瑞新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引擎和龙头,按学科办学是高校做优做强的必然路径。而航空区域国别学则是外国语学院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是学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外语学科的重要抓手。他强调,学院将进一步围绕航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健全发展机制,希望广大师生不断破除路径依赖和传统思维束缚,聚焦航空区域国别学,持续开展欧美发达航空业研究,有组织积极开展全球南方国家航空业研究,努力实现外语类院校建设发展的变道超车,为我校“特色文管”学科建设和国际化战略贡献外院智慧和力量。
本次讲座为外语学科专业师生拓宽了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赵教授继续请教问题,讨论氛围热烈。
通过此次讲座,外国语学院师生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