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

MENU
【对话卓越】十年磨一剑 砥砺再出发
科技处 2023-08-04 18:36
编辑:李利滨

“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专家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靳慧斌说。

今年,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民航驾驶员飞行行为监视系统及监视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靳慧斌是该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靳慧斌在驾驶舱进行实验

靳慧斌于2007年获得天津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以来,就职于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民航科学安全研究所、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致力于智能人机协同、航空器工效设计、安全风险分析等方向研究,主持参与近二十项科研项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申请/获得十余项发明专利。担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7)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人体环境分会委员/科普专家,中国信息协会/机场协会/中关村蓝创通航产业联盟等组织专家。


潜心钻研 为民航安全保驾护航


本次获奖的专利针对民机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差错防范问题,首次提出一种民航驾驶员飞行行为监视系统及监视方法,通过操作行为编码实现对驾驶员人为差错的探测和管理,填补国内外民机操作行为编码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大型民用客机飞行机组人为差错管理和防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对于提高国产民机的安全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来说,若飞行员的脚无意间触碰到驾驶舱的某个按钮,而系统中记录的上万次飞行数据中从未出现类似操作,那么系统就会判定为“误操作”可能,并对飞行员发出提醒。


专利内容示意图.jpg

专利内容示意图

关于专利的形成背景,靳慧斌介绍说:“它是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第一个973计划‘民机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这个项目要回答如何从人为因素角度对民机设计提供更大支持。”

这给参与科研的专家们提出了难题,因为传统上的人为因素只涉及民航运输领域,不关注飞机设计本身。靳慧斌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国产民机运行安全水平,只有将民航运输业的人为因素和航空制造业的设备可靠性思路结合,实现“人机互感”才是发展方向,否则很难达到更高的系统安全水平。

有了这个想法,如何落实又成为“拦路虎”。由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少之又少,缺少模仿的范本,靳慧斌为此思考多年,最终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描述、编码和比对规则。2014年,以靳慧斌为第一发明人,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大和中商飞科研团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经理论计算,与传统状态相比,任务操作可靠性提高了1-2个数量级。

C919副总师陈迎春研究员曾评价此成果“代表着民机驾驶舱人因工程的发展方向”。


聚沙成塔 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科研过程中取得突破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厚实的积累,这是每一位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认识。靳慧斌同样坚信:“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才会成功。”

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和潜心研究、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在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大传承。采访中,靳慧斌多次提到自己的前辈孙瑞山教授。刚工作时,他跟随孙瑞山做项目,前辈在态度、行动中言传身教,让他收获颇多。他回忆:“早上8:00要上报项目书,孙教授精益求精,直到早上7:50还在不断完善申报书。”

每件事情上,孙瑞山教授都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从他的身上,靳慧斌认识到,人与人在能力方面的差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态度上的差距,是每天努力0.01还是放弃0.01,是0.99的365次方还是1.01的365次方,日积月累,将展现出巨大差距。

谈到科研精神,靳慧斌认为,适合做科研的人,才能做科研。

什么样的人适合科研?

靳慧斌回答说:“认真、负责、能坚持、关键时候扛得住的人,适合做科研。因为对于科研项目来说,哪怕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完成,也不一定能保证取得满意的成果,何况是在其中某些环节放松、敷衍呢?既然做项目,那每一阶段就要有进展。不能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先放下了。只有坚持坐好冷板凳,遇到困难往上顶,不要想着逃避,才可能达到目标。”


矢志不渝 在科研路上砥砺前行


科研过程中总有令人难忘的时刻,靳慧斌说:“当项目取得了成果的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ARJ21试飞时激动到热泪盈眶的工程师们,现在回看自己的项目,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靳慧斌始终认为,认准一个方向就要深挖下去,才能见水,不能见异思迁。

科研之路是一条漫长的求索之路,充满艰辛与寂寞。当前,人为差错是民航运行的顽疾,也是民机设计的难点。由于人为差错数据少、不易复现等困难,坚持该领域的研究实属不易,短期很难出成果,要耐得住性子。

靳慧斌从问题角度出发,深入思考研究的价值,久久为功,力争产出更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他避开了短期内更易出成果的跟随国际研究热点的策略,选择了解决民航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从而产生更大价值的道路。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靳慧斌在解决人为差错防范这个生产一线“硬骨头”的道路上坚持了十几年。

这些年来,他从防错探测方法——防错设计规范——防错实证研究全方位角度开展民航人为差错防范研究,系统构建了民航差错防范的研究体系架构,执笔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民机驾驶舱防错设计规范,辐射到C919全部人机接口的设计规范中,目前该成果应用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驾驶舱设计中。


国内第一个民机驾驶舱防错设计规范运用于C919飞机

该成果应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驾驶舱设计中(AG600飞机)

对于科研工作,靳慧斌始终脚踏实地,甘之如饴。因为他深知,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才能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更多贡献。



内容分享
上一篇
【奋斗的故事】闻“汛”而动 奉献有我
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搜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