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天津4月30日电(李帅、李晨)清晨,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的一间教室里,穹顶的灯光渐暗,大屏幕上《黑客帝国》的代码雨簌簌落下,尼奥凝视“红蓝药丸”的画面定格成剪影 ——一场以“科技为炬,心光永驻”为主题的“致未来·C-Talk”思辨公开课,正以电影般的仪式感,将200多名师生带入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叩问。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马翠霞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2045年的一个暴雨夜,在全球首条全开放的L5级自动驾驶公路上,一辆搭载《自动驾驶伦理决策系统3.0》的自动驾驶车辆因暴雨导致激光雷达失效。”当大屏幕上,自动驾驶场景的视频播到“激光雷达失效,5名工人翻越护栏”时,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的马翠霞教授按下遥控器:“现在,你们都是算法工程师,0.8秒内必须决定撞向谁。”
面对这道典型的“电车难题”,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的学生徐箐一时难以做出抉择,“当算法涉及伦理冲突时,生命的尊严怎么体现?”
此时,实时投票数据在穹顶屏上流动:62%的同学选择保护车内孕妇,38%倾向拯救路人。
“看,这就是现实版‘电车难题’——德国立法要求平等对待所有生命,日本允许优先保护乘员,中国该如何选择?”马翠霞向一位穿飞行员制服的同学提问,“作为未来的飞行员,你在未来的智能飞行中,又将如何抉择……”
看到在选项间徘徊的多数学生,马翠霞进一步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理解‘安全’?是守护自我的安全,还是守护社会的整体安全?”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学生们更激烈的讨论。
“自动驾驶技术的算法决策过程常被视作‘黑箱’,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因此缺失。”马翠霞认为,“如何构建透明、可解释的算法模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天津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刘秀云分享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相似的取舍困境也出现在“自由意志与技术赋权”思辨场景中。
“如果删除痛苦记忆需要交出所有脑数据,你选红色药丸还是蓝色?”天津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刘秀云的提问再次让同学们的精神紧绷起来。
“这道题需要同学们思考的是,人类是否有权用技术重构‘自我’?”随着刘秀云抛出情景命题,现场56名学生手持红、蓝、灰卡片分别站到A、B、C的区域内,数据可视化系统画面上的数据开始跳动。结果显示,现场21%的学生选择红色“完美人生”,43%的学生坚守蓝色“保留真实自我”,仍有一部分学生持灰色卡片,难以抉择。
“这一选择比较符合我的预期,但我想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许不仅仅在伦理框架内。”刘秀云望着台下犹豫的学生,接着说道,“人类的尊严也存在于对不完美自我的真实拥抱中。”
此时,手持灰色卡片的学生发出疑问,“大脑的保护机制也会篡改我们的记忆,但为什么同学们不能接受技术对于记忆的篡改呢?”
问题一出,现场又展开了热烈讨论……

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崔原豪直击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困境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MOSS”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和对人类事务的干预,曾经担任该影片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顾问的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崔原豪以此为引,构设了一道“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直面决策权让渡危机”的情景命题:全球医疗系统完成AI化升级,其在标准化诊疗场景中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9.7%,但医生需签署《决策权让渡协议》,将医疗决策权交给AI,这引发了对医生角色和责任的重新定义。
“我们是否正在把生命的温度,简化为模型中的参考系数?”崔原豪对选项做进一步解读,“同学们在决策时需要思考,医生的职业价值是否等同于‘AI操作员’?”
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崔原豪表示,“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辅助我们完成复杂的任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治理,防止其对人类造成威胁。”

?????????????????
5元可提现的电玩城学生参加思辨公开课在课程结束时,徐箐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今天,我们举起的不是普通卡片,而是未来世界的样貌。”他望向舞台,那里残留着情景模拟时的红蓝区域标识,仿佛技术与人性的边界在此刻变得:智逦。
散场时,刘秀云被学生围住。一位女生指着她PPT上的“记忆 X”芯片问:“如果技术真的来了,我们该怎么。俊彼崆岚醋《苑降募绨:“答案不在卡片上,在我们每次面对技术时,是否还记得问一句 ——‘这,是我想要的人性吗?’”
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辨公开课持续了近2个小时,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却仍未结束……(完)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22388?docid=12522388&newstype=1001&d=134ff3e&channel=weixin&time=1746026120379